白话报刊相关论文
在清末民初的白话报刊中,国名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全称、简称、“全称+国”、“简称+国”四种,每种之下又有一些特殊的次类.在构词上,......
晚清白话文运动兴起于十九世纪末期,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思想启蒙运动。晚清时期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社会动荡不安,广大......
清末舆论放大现象最为集中的体现是报刊发行量的飞速扩张;之二是舆论界自身定位为监督政府,并形成了强大的公共领域;之三是受众由以......
《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是我国目前最具权威性的一部大型语文辞书,但其中仍有不少疏漏和缺失。清末民初白话报刊是早......
清末民初白话报保留了“着”的多种用法,介词“着”引出动作发生的处所;助词“着”表示动作完成、进行或状态的持续;后附词缀“着......
清末民初的白话报刊中,“半…半…”格式是一种非常多见的待嵌格式。根据其语义特征,该格式可以分为无特定构式义和有特定构式义两......
鸦片战争以来,西学东渐之风日盛,受此思潮影响,“妇人各得其自有之权”的女性维权意识萌生.在此背景下,一些进步的女性专属报刊迭......
晚清中国的现实激起了大批仁人志士探索救国道路。许多知识分子创办新式报刊,宣传新思想,传播新知识,以启蒙民众。但早期报刊多使......
今天新闻史学界公认,由上海申报馆于1876年3月30日创办的《民报》为中国近代第一份白话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以中文出版的......
期刊
从清末开始,白话书报不断增多、传播渐广,这与近代社会的商业化和消费性密不可分。随着机器印刷工业的迅猛发展,物美价廉的白话报......
近代白话在“言文合一”的要求下,作为宣传维新思想和开启民智的工具被提出,白话报刊积极地实践了这个主张,培养了一批有实际白话写作......
以"国家-社会"理论视野来考察清末民初以来白话报刊发展历程,对其多方面的社会历史价值会有更为内在、更具整体性的认识。作为一种......
《京话日报》是晚清时期北京地区的白话报刊,由于其以白话做报,且售价低廉,受到了普通民众的关注,成为当时北京地区销量最大的报刊......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傀儡,政治、经济、文化等受到西方的影响和控制。西方的思想文化开始被引进,新闻传播业界在这一......
中国近代白话报刊是伴随着中国近代历史具体主题的变化而变化的,据此,中国近代白话周刊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阶段:从开创到维新变法时......
由于晚清思想精英们的代表性,故历来受到学界的重视。只要查阅报刊资料和论著目录索引就会发现,对思想家和知识精英的研究已成为学......
本文拟探讨的主题是“白话报刊与立宪思潮”,具体研究对象是清末《京话日报》,试图通过详细论述《京话日报》对立宪思想的宣传与鼓动......
清末民初白话报刊的兴起与发展是20世纪社会变革的产物,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变革。甲午战败之后,白话报刊兴起,至维新运动时期,白话报刊......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艰难转型,从器物到制度,从外在物质到内在精神,从国家到国民,无一不徘徊......
以语言通俗的清末民初白话报刊为语料,运用构式语法对比况构式"(S)X一般"进行阐释,包括其表现形式、句法功能、构式义及语用价值等......
清末民初白话报刊具有重要的汉语史研究价值,运用构式语法的理论对“不A不B”构式从语法、语义、语用角度进行研究。语法方面:A、B......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直至世纪末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主流叙述线索仍然沿用五四白话文运动导师胡适的历史评判,完全否定了清末白话与现代白话文衔接的可......
<正>胡全章新著《清末民初白话报刊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以下简称《研究》)从清末白话文运动最为基础、也最为根本......
公共舆论是指公民团体正式或非正式地对以国家形式组织起来的统治机构及其意识形态进行批评和监督。从现代意义上看,这是市民社会或......
<正>晚清十余年间,各地创办的白话报刊达140余种,影响较大的有《无锡白话报》、《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安徽俗话报》......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认识到普及教育、提高民众智识的重要性,从官府到士人都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对民众进行启蒙,官府兴创宣讲所,士......
辛亥革命深刻而全方位地改变了近代中国。对于始创于1815年、辛亥革命爆发之际历史已延续近百年的中国近代报刊业而言,不啻亦经历了......
清末白话文运动不仅是研究中国政治、社会、思想、文化近代化过程中不能忽略的一环,更是五四白话文运动和新文学革命的前驱乃至重......
清末民初以京津白话报刊为主阵地孕育了一批通俗小说家,徐剑胆是其中创作最丰、成就最著、最具代表性的大家之一。他长期担任《正......
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多重因素,近代安徽存在明显的南北区域差异,皖人对省域和省属的概念认同不强.在甲午战争、清末新政、辛亥......
自胡适、周作人按等级分野将清末白话文倡导者对文言、白话的使用区分"我们"与"他们"、"老爷"与"听差"之后,后世史家大体沿用这一说法,并由......
杨曼青是清末民初京津地区著名白话报人,发表了数以干计的演说文,成为白话报界一棵常青树和白话文大家。其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
四字格是汉藏语系语言特有的一种语言结构单位,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至今,四字形式在汉语的言语实践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
<正> 《西藏白话报》是我国最早的藏文报纸。该报于1907年4、5月间创办,创办人是清廷最后一任驻藏大臣联豫和帮办大臣张荫棠。 19......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受西方报业现代化进程的刺激和影响,中国报业也开始了现代化的尝试与探索。报业的经营管理体制、报人的思......
<正> 由于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影响,中国的近代报刊不仅内容与古代报刊有许多不同,就是形式也有所革新,这种革新的一个重......
清末民初是古白话向现代白话、现代汉语转型的剧变期和关键期,清末民初白话报刊中涌现出了大量源自日语的新词语,这些新词以偏正式......